关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指导意见

供稿单位:教务处   查看人次:3981   发布日期:2014-11-21    分享到: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特提出制定(修订)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定位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备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基本原则

1. 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培养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落实文化知识学习、思想品德及艺术修养、身心健康、责任意识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择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研,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进行跟踪回访,认真分析、总结。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出现的变化状况,选择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3.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原则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特点,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明确专业核心技能以及培养的措施。要求总学时不突破2800学时,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学分)的一半左右。

4.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原则

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灵活安排教学进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营造更为宽松的成才环境和发展空间。

5.体现办学特色原则

要从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办学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生源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努力办出特色。

四、课程设置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1.公共素质课

以提高学生必需的人文、科学素养为目标而共同开设的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

《两课》为2学时/周,第1-4学期开课,考核方式为第1、3、4学期考查,第2学期考试。

《体育》为2学时/周,第1-3学期开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大学英语》为4学时/周,第1-2学期开课,按河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标准组织教学,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其它,即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或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确定课程成绩)。

《计算机文化基础》为4学时/周,第1或2学期开课(电系、计算机系、人文系各班级在第一学期安排开课,机械系、汽车系、材料系在第二学期安排开课),并按河北省(或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标准组织教学,考核方式为其它,即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或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确定课程成绩)。

《高等数学》为4学时/周,第1-2学期开课,电子商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不开,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考查。

《大学语文》为4学时/周,电子商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第1-2学期开课,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考查;其他专业第1或2学期开课(机械系、材料系、汽车系各班级在第一学期安排开课,电系、计算机系、人文系各班级第二学期安排开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第2学期《大学英语》不安排正常补考,毕业前还不能取得相应等级证书的安排毕业前补考。

2.素质提升项目

通过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作、行为规范教育、艺术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第二课堂等素质提升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就业与创业能力,把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安排2周,60学时,计2学分。

《军事理论》20学时,第一学期开课,计1学分。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30学时,第1—5学期开课,每学期6学时,并纳入班级教学的全过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计2学分。

《形势与政策》16学时,第1—4学期开课,每学期4学时,计1学分。

《毕业教育》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周,计1学分。

《公益劳作》一年级班级安排一周进行(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错开开设时间),计1学分。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1—4学期寒假、暑假进行,计4学分,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和实践总结。

《行为规范教育》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

《艺术教育》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

《心理素质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拓展训练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身体素质教育》(包括早操、阳光体育、运动竞赛等)课余时间进行。

《学生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学生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3.职业技术课

为掌握和获得主要岗位(群)职业能力而设置的必修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使其达到与未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重点强化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课程设置应当考虑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参照,以“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为课程排序的依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专业核心课要求以项目化形式组织教学。在该课程前面打“★”号。

(2)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相近专业在一年级开设课程应一致。

4.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企业生产实践(要求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非假期每周计20学时,假期不计学时,计相应学分。)、岗位综合实践(各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或岗位实践考核)以及计划内各类考证培训等。职业能力训练需进一步加强,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职业能力训练要求项目化形式组织,考核以项目成果综合评定。

5.专业拓展课

该类课程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共开设5门。根据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结构或职业拓展的需要设置,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进一步拓展与提升。

6. 学院选修课

面向全院学生开设。每学期开设门数不少于20门,供学生根据职业拓展与提升需要自主选择,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7.关于周学时

课时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一学期教学量的均衡,避免出现某一学期教学量过多的情况。要严格控制周学时,理论周学时原则上不突破26学时/周。校内实践计30学时/周,校外实践计20学时/周。

8.学分折算

以课内16学时左右折算为1个学分;学院选修课以每门计2学分;实践教学1周计1个学分;取得中级技能证书计4学分,取得高级技能证书计6学分。

9.考核方式及要求

体现能力本位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加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依据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每班每学期一般安排3门考试课。

五、学期教学周数的规定

第1-5学期为20周,第6学期为18周。第5学期安排教学12周、考试1周,考试周后其余时间安排岗位综合实践;第6学期安排岗位综合实践为17周,毕业教育1周。

六、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格式要求(见附件)、程序及有关说明

1.教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制(修)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报主管院长审批后执行。

2.系主任负责全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邀请行业企业参与,经专业教学团队集体研究拟订。

3.各系部对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的论证并修订完善,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经系部主任签字后,报教务处。

4.教务处根据“制(修)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进行审查后,组织召开学院教学委员会会议,论证新开设专业和有重大改革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各系部根据修改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

5.报主管院长审批后执行。

6.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后,专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方案录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各专业应保证文字稿与系统稿的一致性。

7.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批准生效后即为学院法规性教学文件,各教学单位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师资条件配置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确定的各门课程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进行改动。

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进行个别调整,须由相关系填写《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调整审批表》并提交书面报告至教务处,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院长审批。

 

附件:XX级XX专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格式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发布人: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