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领导接待日预约
|
校长信箱
|
教务系统
|
学管系统
|
图书馆
|
智慧校园
|
迎新系统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沿革
现任领导
印象机电
影像机电
教学系部
机械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
汽车工程系
材料与建筑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
财会与管理工程系
基础课教学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工作部
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
教辅部门
群团组织
人才培养
智慧教育
专业设置
技能大赛
实训基地
名师团队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网
就业信息网
河北省高职单招考试三类专题网
共建本科
人才招聘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沿革
现任领导
印象机电
影像机电
教学系部
机械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
汽车工程系
材料与建筑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
财会与管理工程系
基础课教学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工作部
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
教辅部门
群团组织
人才培养
智慧教育
专业设置
技能大赛
实训基地
名师团队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网
就业信息网
河北省高职单招考试三类专题网
共建本科
人才招聘
English
职教视野
职教视野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视野
16
2025.07
产教融合当“各取所需、相互成就”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唯有融在机制、合在资源、赢在动力,才能实现“各取所需、相互成就”的共生格局。融在机制,破解“融而不深”的治理难题。一是搭建“政府主导、四方联动”治理框架。政府统筹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教育、产业、财税等政策资源,消除多头管理壁垒。明确四方分工:政府规划保障要素供给,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对接供需,企业提供技术、岗位与实训资源,院校动态优化专业与培养方案。通过联席会议、...
27
2025.06
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技能人才基础,迫切需要围绕产业数智化升级,加强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当前,...
27
2025.06
“立人”“立能”“立业”协同,为学生发展提供全周期支持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驱动下,职业院校学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就业率”与“低满意度”的剪刀差,凸显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实现“立人”“立能”“立业”协同,打造“人人出彩”的职业教育新图景。设计贯穿生涯的“立人”框架,提升生涯适应力职业院校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实操掌握知识,在“做中学”,这种实践导向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技术应用、设备操作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并可以较早接触真实工作场景。...
12
2025.06
与“智”俱进 重识职教之“技”
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实践证明,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既能凭借精湛技艺保障生产安全、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又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他们还是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对带动就业、增强国家竞争力意义深远。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是职业院校的使命和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旧职业的更新迭代越来越频繁、...
12
2025.06
让技能人才既长于“一技”更独具“匠心”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培育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途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肩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全国总工会近年来评选的4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有32位毕业于职业学校,彰显了职业教育对于大国工匠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和突出贡献。...
27
2025.05
中国职业教育呈现“六大趋势”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18日在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上表示,中国职业教育正呈现“六大趋势”——重心持续上移、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数字化、国际化和“新双高”。林宇表示,当前,从中国职业教育规模上看,以前是两个“半壁江山”。“现在变了,高等职业教育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占比大概是三分之一。同时,职业教育在校生中大概有七成来自乡镇、农村和城市生活困难家庭,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27
2025.05
供需适配,以教育之强支撑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需求侧之间还存在结构、质量、水平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和“人才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正确把握“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完善人才供需适配机制,当前还存在哪些堵点难点?人才培养端和社会需求端应分别从何处发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
46
下页
尾页
到第
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