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热点与演化的可视化分析

供稿单位:科研发展中心   查看人次:360   发布日期:2023-12-22    分享到: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2022年收录的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3888篇CSSCI(包含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关键词、突发词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研究主要关注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经验引介、乡村振兴、终身学习等热点领域,并在“双高”建设、乡村振兴、人工智能、技能形成等领域具有持续研究的趋势。

       一、引言

       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是我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对接。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并且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央层面发布的定位于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纲领性文件。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法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不得设置有悖公平的条件。伴随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类型化与法制化建设迈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在理论研究层面也取得了较为突破性的成果。为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展现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对其收录的有关职业教育的CSSCI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研究规律与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中国知网检索设置中选择高级检索并设定为学术期刊检索,期刊来源类别为CSSCI,主题为“职业教育”,时间跨度为2012—2022年,检索条件为精确。共检索出中文文献5792篇,在人工剔除导读、稿约、职教院所招生简介等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文章后,共得到3888篇文献。

       (二)数据处理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研发,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运用可视化分析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进而可用作探究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本研究将清洗后得到的3888篇文献以知网中的“Refwork”格式导出,以“download_**.txt”命名后导入CiteSpace6.1.R6进行格式转化、分析。时间跨度设置为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设置算法网络为寻径网络,其余参数保持默认不变,最终得到一系列可视化图谱。

       (三)数据可视化分析

       分析研究热点可从关键词的词频、中心性与聚类入手,词频代表热点的程度,中心性代表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程度,聚类则可突出关键节点,起到将研究热点进行主题归类的作用。将CiteSpace的节点类型调整为关键词,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节点数N=585、连线数E=1144、密度D=0.0067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即图1的基础上,采用LLR聚类算法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2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关键词聚类序号在前的说明此类团成型时间较早,内容扎实,研究热度不减;反之,关键词聚类序号越在后,则代表的是最新的研究焦点。CiteSpace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可作为我们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依据。据图2可见结果共为13个聚类,分别为#0职业教育、#1高职教育、#2高职院校、#3人才培养、#4德国、#5校企合作、#6职业院校、#7路径、#8终身学习、#9职业能力、#10问题、#11澳大利亚、#12乡村振兴,各类团之间相互交叉,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很强。然后将样本数据采集复现次数大于18次的27个关键词及各聚类下主要关键词进行整理,通过关键词的频数、中介中心性及聚类来体现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表1、表2所示。

表1 高频关键词特征分析表(TOP27)

表2 聚类关键词特征分析表(TOP13)


       三、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与关键词聚类的结果进行整合,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五大热点聚类。聚类1命名为“普职融通”,其主要关键词包括“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普通教育”“普职融通”;聚类2命名为“产教融合”,其主要关键词包括“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聚类3命名为“经验引介”,其主要关键词包括“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学院”“英国”“学徒制”“日本”“澳大利亚”;聚类4命名为“乡村振兴”,其主要关键词包括“乡村振兴”“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农民工”“民族教育”;聚类5命名为“终身学习”,其主要关键词包括“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分互认”“学习成果”。

       (一)普职融通研究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一份令社会关注、职教界备受鼓舞的文件,该观点明确了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品,而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独特求学路径的教育,意味着接受职业教育同样能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贡献,完成自我价值实现。

       为此,学者对职业教育类型确定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前提达成共识,徐国庆以辩证的角度去阐释独立形态体系建设与类型属性的关系,匡瑛等人在对类型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指出职业教育体系长期依附普通教育体系难以独立的现实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并非将普职推向分离,而是要进一步促进普职融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都提出推进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在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也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在政策的引导下,学者们关于普职融通的研究多集中于内涵与价值、层次与类型、现实问题与实施路径等方面。基于内涵与价值的视角,韦幼青等学者指出普职融通不是将两者进行简单的“融合”“综合”或“混合”,实现普职融通的前提是普职等值。基于不同层次与类型的视角,俞启定提出普通中小学应为普职融通的落脚点。曾天山对不同层次阶段的普职融通都做了定位描述,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普职融通的基础,高中教育阶段是重点,高等教育阶段是前端。基于现实问题与实施路径的视角,常宝宁从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及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制度设计来规避普职融通改革的潜在风险。

       因此,不论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家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要相互融合沟通已然成为共识。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一方面各地区教育发展程度不均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吸引力不强,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国普职融通的实现带来极大挑战,为让学生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普职融通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于当地的普职融通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产教融合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关键词主要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目前研究热度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两方面,这两方面不仅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办学模式,也是最突出的办学优势,而工学结合这一热点名词的讨论度近年来却逐渐降低。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颁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教育部于2019年与2021年相继颁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使学者研究持续聚焦该方面。

       从产教融合的内涵来看,陈年友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邱辉在此基础上指出,除了院校与企业的参与,产教融合应是一种政府也参与进来,以多方共赢为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的多主体协同育人的社会组织形式;王祝华从机制、模式、形式、体制与生态五方面,对产教融合的内涵进行深化阐释。此外,产教融合的现存问题与实施路径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对接智能制造中,罗汝珍指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要存在整体性、规划性不强,参与主体动力不足,主动引领功能和智能化标准缺乏,前瞻性和相关理论成果不足等问题;潘玲珍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切入,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边界模糊、发展形式单一、发展结构尚不完整。基于此,姚奇富提出从法律层面、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分别建设、研究和践行深化产教融合的系列制度,突破职教办学模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朱文富对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研究,明晰探索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路径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推动企业优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学者们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研究已颇为丰富与系统,但目前而言,产教融合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校热企冷”,加之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社会大背景,促使专业与产业对接成为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因此,该方面研究应从地方政府、职校自身、企业参与、社会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

       (三)经验引介研究

       研究职业教育作为主要比较对象的关键词为“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通过引介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可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满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应该立足国际市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管理师生的手段更加国际化。

       当前学者对于国外经验引介的研究多集中于德、美、英、日、澳五国。其中德国作为工业强国,在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重技能的行业文化,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最有借鉴意义的“双元制”,较好地支撑了德国产业发展。吴春花等学者将德国双元制特点具体剖析为具有开放贯通的“双元制”体系、双元化的育人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活动、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坚实完善的保障体系,宋正富指出尤其要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参与度、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先进经验。美国早在1862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案,这对我国职教体系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陈秋苹等学者通过研究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化的实践,比较得出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及社会参与度低,为此提出普职融通、强化结构性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高度的体系化设计三方面建议。英国学徒制历史悠久,在伊丽莎白时代若想从事一个职业,需进行长达七年的学徒培训,20世纪末,英国提出“现代学徒制”并延伸发展至今。学者们从学徒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岑建等学者对学徒制改革的关键——学徒税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该政策体现了雇主领导地位、多元经费投入、资金导向和多方位保障等特点;潘海生等人通过比较对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治理理念与体系进行研究;王玉苗基于学徒制改革背景对具体项目进行研究,指出应从明确内涵、吸引各界支持与建立权威的保障体系三方面学习英国学徒制改革的经验。从1871年东京“工学寮”建立伊始,日本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阶段,王国辉等学者从成人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职业顾问的职能与作用,可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相关经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框架体系引导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发展与完善,澳大利亚成功构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职业教育TAFE模式,并逐渐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职业教育的典范。焦红丽对TAFE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出TAFE涵盖了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整合贯通了劳动力培训、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以及终身教育等各环节;通过学习TAFE模式,杨颖认为我国应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加强“校—校”和“校—企”合作,开拓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除了对单个国家进行详细的研究,郝天聪等学者通过对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不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历程回顾,点明产业结构转型是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直接动力。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阶段,需要从多国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四)乡村振兴研究

       2021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胜利。党的二十大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基于脱贫攻坚任务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因此,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研究趋势也一直未曾减弱。

       基于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曹志峰从人力资本角度,提出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人力资本困境,从而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朱德全等学者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平衡的角度,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回应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可能性;徐小容等学者从职业教育兼具公利性与公益性的特征角度,提出职业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乡村产业的振兴;吴一鸣从人才供给、精准扶贫、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做出了角色定位。尽管职业教育在贫困治理、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现实问题依然存在。赵晓芳从治贫的角度提出,职业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主要面临治理协同体系不完善与反贫防贫长效机制不健全两大困境;梁宁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与二元割裂;李丽等学者以边境民族地区为切入点,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与育人机制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振兴乡村的支撑作用的困境。基于此,学者们对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也颇有建树。曾阳在以城乡二元思维职业教育定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城乡融合的深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沈军等人从治理的角度提出职业教育可通过变革治理理念、整合治理主体、优化治理工具、统筹治理内容进行路径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被委以重任,面对这一重要挑战及机遇,职业教育的研究应着重以人为本、积极培训农民,促使农业转型,以职业教育赋能建设美丽乡村。

       (五)终身学习研究

       终身教育一词最早由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学习型社会是由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在时间上同时并列出现在1972年的《学会生存》与1976年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劝告书》,三者关系为“学习型社会相较于其余两者是一个更为宽泛和上位的概念,它的达成主要依赖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两大支柱的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终身学习理念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知识需要同步迭代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基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时代背景,学者们研究聚焦在终身学习的理念认同、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等制度路径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等方面。

       基于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关系的视角,杨黎明从课程衔接与转换方面提出应设计适宜中国国情的整体转换框架或模式。张盈从目标层面、服务对象层面、路径层面研究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化体系。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主题。我国于2016年正式将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其后多次出台政策文件,将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作为终身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与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然而,王海东等学者直击痛点,指出我国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存在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回应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体需求不够,支撑改革创新的基础性制度和政策不足,长效协同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研究引领和支撑改革探索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五大问题。林玥茹等人也对我国资历框架建设进行困境成因分析,并提出应从主体机制改革、核心制度完善、保障支持优化三个层面进行突破。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看,各主体研究投入深度不足,还需要学者们在此领域深耕。

       四、职业教育未来研究趋势

       研究采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共得到如表3所示的2012—2022年职业教育领域突变强度排名前30位的关键词。突变词指在较短时间内被引或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具有延续性,根据表3对突变词进行分析可得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表中展现了各关键词突现的强度及突现的起止年份,如“工学结合”的突变时间为2012—2013年。突变时间延至2022年的关键词有“新时代”“政策工具”“双高计划”“人工智能”“专业群”“技能形成”“劳动教育”“乡村振兴”“类型教育”“现代化”“教育类型”,将这些关键词分析汇总,得出职业教育在以下方面具有持续的研究趋势。

       (一)持续推进“双高计划”与专业群建设研究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这是我国高职内涵建设以来第一次在政策文件中把专业群建设置于与院校建设同等地位,两者的提出既是源于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又是为满足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基于政策的引导,学者们对“双高计划”与专业群的研究呈现一片繁荣。2023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反思发现,“双高计划”的建设仍有许多不足,目前我国急需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认可度,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让“双高计划”更好发挥作用、专业群建设更好地落地将成为学者们持续研究的主题。

       (二)深化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研究

        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应用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入,随着融合程度地加深,人工智能对各类型教育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发出改革诉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升级与更迭,加速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等模式的重构。职业教育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倒逼“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使得职业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充实、教与学更加便利,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发出了挑战,为此有学者做出详细的问题总结:以班级制为主体的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受到冲击、职业教育道德伦理受到挑战、职业教育信息化迫切升级、微观教学层面对人工智能革新的应对乏力。梳理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视角普遍基于融合发展,加之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引导,如何解决“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融合问题,让人工智能为职业教育所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都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态势之一(详见表3)。

表3 关键词突现性分析表(TOP30)


        (三)助力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功能支持与帮扶。职业教育尤其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相依相存并融合共生的教育类型,直接面向农村、对接农业、服务农民,是有效推进农村社会体系整体性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学者们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且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职业教育能为乡村提供人才支撑,助力经济发展。在现实维度,基于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仍然面临很多的现实困境,有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大小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制约,即经济发展水平增强,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这一结果对中部地区具有普适性,而东、西部地区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把握,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学者们需要持续开展研究。

       (四)推进技能型社会形成研究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愿景。同年5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由于受到政策的导向,研究者们将研究焦点转向技能形成的方方面面,有研究自身内涵与本质的,有研究热点成因的,还有研究形成路径的,但总体研究较为宏观。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技能形成制度,虽然智能时代的回报率不断上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跨界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在学历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突破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将技术技能习得作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培养的蓄水池。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主体,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应加强对中高职职业能力、职教高考、已就业人员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道阻且长,还需学者们上下而求索。


来源:陆爽,陈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热点与演化的可视化分析[J].职教发展研究,2023(03):39-49.DOI:10.19796/j.cnki.2096-6555.2023.03.005.

发布人:文雨
审核人:万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