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建构与能力提升-创建“产教特区” 开设“工程创新班
供稿单位:教务处 查看人次:2533 发布日期:2021-08-11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之际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 20 条”)当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拟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也逐渐向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的协同共生演进。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推进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联合回应。
一、深化产教融合 创建“产教特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高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系列重大举措背景下,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推进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行合一,努力推动校企全面合作,率先创建“产教特区”、开设“工程创新班”。“产教特区”开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工程创新班”着力培养以成为“大国工匠”为目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教特区”是学院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而专门设置的试验区。“特区”对接区域经济产业需求,结合我院专业发展规划,遵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专业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依托,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动态匹配。特区融通学院优势专业群与一流企业为代表的产业,构建“教育生态链、产业生态链”双链融通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引入先进的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和资源,集中优质生源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双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二、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价值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亟需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其内涵价值在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力以及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深化产教融合,创建“产教特区”是职业教育四个面向类型特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探索。
1.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学院以“产教特区”为平台,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有助于引导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动态调整专业目录,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2.“产教特区”充分发挥企业方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校企资源重构,坚持人才培养以实践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校教育环境接近真实工作环境、接近生产一线、接近实际操作过程,有助于确立职业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的类型特征。
3.企业通过“产教特区”联合院校集中优势研发资源,在关键元器件、设计方案、控制系统、系统集成、基础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艺开发,推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产业产业链,实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的紧密对接,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的类型特征。
4.“产教特区”的创建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针对性,拓展职能,针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是企业技术人员能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的类型特征。
(二)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力
职教20条指出,“中国职业教育将努力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 “产教特区”正是为探索践行一目标而创建的。职业学校的生源渠道多元和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多样,所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灵活多样。因此,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形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水平,持续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办学活力和吸引力。
(三)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发展动力和发展效率的深刻变革。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应自觉成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产教特区”将产业需求融入工程创新班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学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提学院人才培养的供给质量。对此,“产教特区”的实施方案理顺了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而言,“产教特区”鼓励企业参与或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借助企业系统的力量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效率,推动职业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三、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构建的行动路径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和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建构,需要对涉及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融合发展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做出探索和整体规划,通过 “产教特区”重构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探索架构模式。
(一)建构“产教特区”的评价组织场域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国家基本制度不健全。基于制度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三大要素组成,因而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的建构需要建立三种制度要素互补的深化产教融合的组织评价场域。
首先,增强“产教特区”规 制性,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组织开展“产教特区”评价与监测,健全校、系部、企业三级“产教特区”绩效年报制度。同时,建立校、系部、企业三级“产教特区”督导机制,厚植“产教特区”的土壤。此外,学院应建立企业参与“产教特区”共建的管理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校企合作行为。其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增强“产教特区”规范性。这源于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场域中,行业组织发挥着指导和规范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行为的作用。最后,增强全院对“产教特区”理念和价值的认知。宣传“产教特区”的理念价值,是推广“产教特区”成果的深厚支撑。营造全院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产教特区”的良好氛围。
(二)“产教特区”建设架构模式
“产教特区”建设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推进,各专业结合合作企业、专业特质等具体情况,形成了合作加工型、校企联合体(混合所有制)型、产业学院型等多样化的特区合作形式,特区而是校企共建的真实生产环境。依托每一个特区,开设了1-2个实施双导师导学、模块结构化教学的工程创新班。工程创新班基于产教特区提供的生产环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经验的实施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特区引入企业的产品、生产、人员、流程、标准及文化,实施“一区一策”,校企共同制定特区管理规定,共同派驻技术人员,共同监督落实,联合开展科研、生产和人才培养。
1.合作加工型产教特区
机械工程系、实习实训中心与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创力智造园,设立创力数控工匠工程创新班。该试点由我院提供设备、场地、技术、加工及部分产品研发,创力公司负责外协、技术、验收,双方联合实施新产品、制造技术研发等。企业工程师、实习实训中心和机械工程系成员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开展学徒前期、学徒后期、创新拓展3个阶段的培育。电气工程系与欧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欧伏机电产教特区,设立欧伏机电工程创新班。该试点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教学项目,就“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设计及装调”等实际性生产项目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2.校企联合体型产教特区
信息工程系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建立信息科技产教特区,设立南京55所微信小程序工程创新班。此试点采用“学院主导、工坊主体、企业联动,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的工匠工坊制运营机制。该试点引进高新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发展,以项目支撑工匠工坊的建设,不断推进工匠工坊的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完善的引入流程及管理机制,形成以项目划分的学生专业团队。南京55所选派最优秀的专家和工程师为送教上门,并提供各种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把最真实的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搬入校园,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互联网技术开发人才。汽车工程系与邢台嘉义汽车服务集团联合建立河北机电汽车工匠园区,设立机电-嘉义汽修工匠班。校企双方共享技术、设备、生产性实训岗位、技术师资等资源,通过“现代学徒制”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管理,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学与产更加有效的结合。
3.产业学院型产教特区
财会与管理工程系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冀博商学院,设立博导商科工程创新班。该试点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天猫店、淘宝店、拼多多店铺入住,企业为学生分配岗位,企业技师辅导学生技能提升。试点聘请北京博导教师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实行“学院教师+运营导师+企业技师”三方导师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学校教师全程参与,沉淀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资源转化,提升专业水平。
四、产教深度融合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产教特区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体,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也在学院形成了一批适合职业教育的工程实践载体。依托产教特区,工程创新班有了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有效而深入的推进了多元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政府和行业高度认可
冀博商学院、博导商科工程创新:2020年4-6月,从参与邢台市市委关于电子商务开门听建议活动到河北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座谈会,再到邢台市政协关于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活动,我院向政府和行业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产教特区的创新举措和实施办法,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院与邢台市电子商务协会合作成立邢台市电商研究院。同时,产教特区师生获邀请参与了邢台市常务副市长直播带货活动。
(二)技能大赛屡获大奖,企业积极预定人才
创力智造园,设立创力数控工匠工程创新班:学生通过双导师导学,模块化教学,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实践技能突飞猛进,大赛屡获大奖,并被多家知名企业提前预定。学生张宇杰、贾双磊、朱龙参加全国一类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在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赛项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第二名),被太原重工等知名企业预定;学生王朔和王文东参加2019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精雕杯”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被北京精雕有限公司录用。
(三)“1+X”证书100%通过
河北机电汽车工匠园区、机电-嘉义汽修工匠班:结合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了一个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环境。学院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教授学员工作思路和操作技能。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通过率达100%。
(四)学生能力提升,实现带薪学习
信息科技产教特区,南京55所微信小程序工程创新班:通过使用行业企业真实项目和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信息科技产教特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迅速,在一年学习期内已经达标微信小程序开发岗位要求,并承接“百知数据标注”、“英语发音评测小程序”、“Web 中级实训案例开发”3项技术服务,实现带薪学习。
(五)沉淀了一批来自企业的教学资源
产教特区的建设,将企业生产引入校园。在真实生产中,学院形成了大量针对企业产品的活页教材,提炼了一批来自企业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在工程创新班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检验成功后,又被引入普通班教学过程,带动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整理提升。
(六)培育了一支校企共享、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项目指导教师既有学院老师,又有企业技师。教师队伍既管理生产,又承担教学,快速而扎实的打造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获得了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全国优秀教练等一系列称号。
(七)形成了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立“产教特区”、开设“工程创新班”的创新举措和实施办法,形成了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呈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可喜局面。
通过建立“产教特区”,开设“工程创新班”,实现“五个一”目标。即: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互惠双赢、共同育人的产教合作之路;锻炼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适应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名师团队;优化出了一个基于工作过程、资源库案例丰富、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成了一个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特区改革,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了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了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拟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也逐渐向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的协同共生演进。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推进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联合回应。
一、深化产教融合 创建“产教特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高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系列重大举措背景下,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推进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行合一,努力推动校企全面合作,率先创建“产教特区”、开设“工程创新班”。“产教特区”开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工程创新班”着力培养以成为“大国工匠”为目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教特区”是学院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而专门设置的试验区。“特区”对接区域经济产业需求,结合我院专业发展规划,遵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专业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依托,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动态匹配。特区融通学院优势专业群与一流企业为代表的产业,构建“教育生态链、产业生态链”双链融通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引入先进的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和资源,集中优质生源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双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二、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价值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亟需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其内涵价值在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力以及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深化产教融合,创建“产教特区”是职业教育四个面向类型特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探索。
1.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学院以“产教特区”为平台,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有助于引导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动态调整专业目录,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2.“产教特区”充分发挥企业方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校企资源重构,坚持人才培养以实践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校教育环境接近真实工作环境、接近生产一线、接近实际操作过程,有助于确立职业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的类型特征。
3.企业通过“产教特区”联合院校集中优势研发资源,在关键元器件、设计方案、控制系统、系统集成、基础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艺开发,推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产业产业链,实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的紧密对接,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的类型特征。
4.“产教特区”的创建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针对性,拓展职能,针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是企业技术人员能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的类型特征。
(二)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力
职教20条指出,“中国职业教育将努力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 “产教特区”正是为探索践行一目标而创建的。职业学校的生源渠道多元和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多样,所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灵活多样。因此,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形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水平,持续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办学活力和吸引力。
(三)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发展动力和发展效率的深刻变革。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应自觉成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产教特区”将产业需求融入工程创新班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学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提学院人才培养的供给质量。对此,“产教特区”的实施方案理顺了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而言,“产教特区”鼓励企业参与或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借助企业系统的力量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效率,推动职业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三、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构建的行动路径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和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建构,需要对涉及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融合发展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做出探索和整体规划,通过 “产教特区”重构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探索架构模式。
(一)建构“产教特区”的评价组织场域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国家基本制度不健全。基于制度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三大要素组成,因而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的建构需要建立三种制度要素互补的深化产教融合的组织评价场域。
首先,增强“产教特区”规 制性,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组织开展“产教特区”评价与监测,健全校、系部、企业三级“产教特区”绩效年报制度。同时,建立校、系部、企业三级“产教特区”督导机制,厚植“产教特区”的土壤。此外,学院应建立企业参与“产教特区”共建的管理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校企合作行为。其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增强“产教特区”规范性。这源于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场域中,行业组织发挥着指导和规范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行为的作用。最后,增强全院对“产教特区”理念和价值的认知。宣传“产教特区”的理念价值,是推广“产教特区”成果的深厚支撑。营造全院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产教特区”的良好氛围。
(二)“产教特区”建设架构模式
“产教特区”建设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推进,各专业结合合作企业、专业特质等具体情况,形成了合作加工型、校企联合体(混合所有制)型、产业学院型等多样化的特区合作形式,特区而是校企共建的真实生产环境。依托每一个特区,开设了1-2个实施双导师导学、模块结构化教学的工程创新班。工程创新班基于产教特区提供的生产环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经验的实施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特区引入企业的产品、生产、人员、流程、标准及文化,实施“一区一策”,校企共同制定特区管理规定,共同派驻技术人员,共同监督落实,联合开展科研、生产和人才培养。
1.合作加工型产教特区
机械工程系、实习实训中心与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创力智造园,设立创力数控工匠工程创新班。该试点由我院提供设备、场地、技术、加工及部分产品研发,创力公司负责外协、技术、验收,双方联合实施新产品、制造技术研发等。企业工程师、实习实训中心和机械工程系成员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开展学徒前期、学徒后期、创新拓展3个阶段的培育。电气工程系与欧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欧伏机电产教特区,设立欧伏机电工程创新班。该试点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教学项目,就“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设计及装调”等实际性生产项目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2.校企联合体型产教特区
信息工程系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建立信息科技产教特区,设立南京55所微信小程序工程创新班。此试点采用“学院主导、工坊主体、企业联动,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的工匠工坊制运营机制。该试点引进高新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发展,以项目支撑工匠工坊的建设,不断推进工匠工坊的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完善的引入流程及管理机制,形成以项目划分的学生专业团队。南京55所选派最优秀的专家和工程师为送教上门,并提供各种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把最真实的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搬入校园,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互联网技术开发人才。汽车工程系与邢台嘉义汽车服务集团联合建立河北机电汽车工匠园区,设立机电-嘉义汽修工匠班。校企双方共享技术、设备、生产性实训岗位、技术师资等资源,通过“现代学徒制”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管理,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学与产更加有效的结合。
3.产业学院型产教特区
财会与管理工程系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冀博商学院,设立博导商科工程创新班。该试点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天猫店、淘宝店、拼多多店铺入住,企业为学生分配岗位,企业技师辅导学生技能提升。试点聘请北京博导教师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实行“学院教师+运营导师+企业技师”三方导师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学校教师全程参与,沉淀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资源转化,提升专业水平。
四、产教深度融合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产教特区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体,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也在学院形成了一批适合职业教育的工程实践载体。依托产教特区,工程创新班有了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有效而深入的推进了多元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政府和行业高度认可
冀博商学院、博导商科工程创新:2020年4-6月,从参与邢台市市委关于电子商务开门听建议活动到河北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座谈会,再到邢台市政协关于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活动,我院向政府和行业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产教特区的创新举措和实施办法,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院与邢台市电子商务协会合作成立邢台市电商研究院。同时,产教特区师生获邀请参与了邢台市常务副市长直播带货活动。
(二)技能大赛屡获大奖,企业积极预定人才
创力智造园,设立创力数控工匠工程创新班:学生通过双导师导学,模块化教学,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实践技能突飞猛进,大赛屡获大奖,并被多家知名企业提前预定。学生张宇杰、贾双磊、朱龙参加全国一类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在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赛项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第二名),被太原重工等知名企业预定;学生王朔和王文东参加2019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精雕杯”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被北京精雕有限公司录用。
(三)“1+X”证书100%通过
河北机电汽车工匠园区、机电-嘉义汽修工匠班:结合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了一个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环境。学院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教授学员工作思路和操作技能。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通过率达100%。
(四)学生能力提升,实现带薪学习
信息科技产教特区,南京55所微信小程序工程创新班:通过使用行业企业真实项目和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信息科技产教特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迅速,在一年学习期内已经达标微信小程序开发岗位要求,并承接“百知数据标注”、“英语发音评测小程序”、“Web 中级实训案例开发”3项技术服务,实现带薪学习。
(五)沉淀了一批来自企业的教学资源
产教特区的建设,将企业生产引入校园。在真实生产中,学院形成了大量针对企业产品的活页教材,提炼了一批来自企业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在工程创新班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检验成功后,又被引入普通班教学过程,带动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整理提升。
(六)培育了一支校企共享、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项目指导教师既有学院老师,又有企业技师。教师队伍既管理生产,又承担教学,快速而扎实的打造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获得了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全国优秀教练等一系列称号。
(七)形成了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立“产教特区”、开设“工程创新班”的创新举措和实施办法,形成了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呈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可喜局面。
通过建立“产教特区”,开设“工程创新班”,实现“五个一”目标。即: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互惠双赢、共同育人的产教合作之路;锻炼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适应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名师团队;优化出了一个基于工作过程、资源库案例丰富、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成了一个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特区改革,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了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了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