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以“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的思政教师唐山社会实践研修于7月12日圆满结束。此次研修节奏快、内容多、行程远、收获丰、效率高,紧张而充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7月8日上午,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于淑红副教授以《弘扬大钊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为题作专题辅导,内容包括“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从李大钊肇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之后,思政课教师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和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通过这种“专题辅导+现场参观+实践教学”的方式,更直观地使老师们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全方位、立体式了解了李大钊同志革命生涯和奋斗历程,深刻领悟了大钊精神。
7月9日和11日,研修团队先后参观了鲁家峪抗日纪念馆、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和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在鲁家峪抗日纪念馆,大家从斑驳的枪械与泛黄的照片中看到冀东人民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在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呐喊仿佛穿越时空,老师们在长城残垣边重温抗战历史,体悟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面对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聆听着如泣如诉的讲解,老师们流下了悲愤的泪水。在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思政部全体教师再次重温历史,就是警示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吾辈自强。
7月10日,研修团队参观了开滦矿山遗址公园、开滦博物馆、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和唐山博物馆。在开滦矿山遗址公园,透过锈迹斑斑的蒸汽机车与幽深的矿井巷道,大家见证了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奋斗历程。大家感悟开滦煤矿和中国铁路发展的沧桑历程,以及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民族救亡图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也对唐山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有了更深厚的历史认知,也感受了唐山在发展中的新变化和新进程。
在沙石峪纪念馆,大家惊叹英雄的沙石峪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石头缝里取土,在青石板上造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在遵化市西铺村“穷棒子”历史博物馆,大家深入了解“穷棒子社”如何成为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并且深刻领悟“不甘落后,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穷棒子”精神。在抗震纪念广场,全体成员重温1976年抗震救灾的悲壮历程,深刻领会“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抗震精神。从工业遗产到重生之城,通过实践教学,老师们心目中“凤凰涅槃的典范、创新驱动的热土”这一唐山形象更加鲜活。
7月12日上午,在研修班结业仪式上,刘泽刚、魏璐、申孟冉、孙芳和陈军五位老师分享研修感悟。在现场研讨中,大家评价此次研修让“行走的思政课”与“课堂的思政课”有机融合,教师们表示要及时总结并融入课堂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成革在总结讲话中提出,老师们要将研修中的所学、所思、所悟带回学校、带上讲台,切实履行思政教师的政治责任和初心使命,要做“红色根脉”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要做“时代发展”的观察者和阐释者、要做“铸魂育人”的践行者和探索者。
最后,研修活动在颁发结业证书中圆满落幕。
此次社会实践研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实践研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素养,拓展思政教育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思维,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不断开拓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夯基筑石。